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正文

【最新】加元再次飙涨!央行突停降息!华裔教授在美失联......

来源:内部生活网 编辑: 2025-04-17 14:21
   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为加元提供了支撑。在加美贸易冲突未进一步恶化、特朗普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的情况下,加元价格表现可能更稳健,市场持仓也持续改善。...

 加拿大央行今天宣布维持隔夜利率目标在2.75%,银行利率为3%,存款利率为2.70%。这是连续七次降息后首次暂停,并表示由于美国关税前景不明,已无法像往常那样发布明确的经济预测。

    央行表示,由于美国贸易政策方向发生重大转变,加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前景变得更加不明朗,经济增长预期下降,通胀预期上升。这种普遍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加拿大乃至全球GDP增长和通胀的预测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本次4月货币政策报告(MPR)没有给出单一预测,而是设想了两种不同的美国贸易政策发展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尽管不确定性较高,但关税范围有限,加拿大的经济增长会出现短暂放缓,但通胀仍保持在2%左右的目标附近。

    第二种情景是:若贸易战持续升级,加拿大经济将在今年陷入衰退,通胀则可能在明年暂时升至3%以上。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贸易政策演变路径。即便在任一情景之下,由于美国政策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前所未有,经济后果本身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加拿大央行在今天的新闻稿中表示,央行将继续评估经济放缓带来的通胀下行压力与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胀上行压力之间的动态平衡。重点是在这场全球动荡中,确保加拿大人对物价稳定保持信心。这意味着我们将支持经济增长,同时确保通胀得到良好控制。

    随着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税战持续升温,令央行的政策抉择更加复杂。就在周二,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年通胀率已降至2.3%。但央行也警告称,其无法在同一时间应对两大挑战——即贸易争端带来的经济冲击与由此引发的物价上涨。

    加元飙涨回升五个月高位!

    周三,由于美元全线走弱以及加拿大央行暂停降息进程,加元兑美元汇率走强。

    加元上涨0.6%,至1美元兑1.3875加元,约合72.07美分,逼近本周一创下的五个月高点(1.3827)。

    此外,加元兑人民币今天也大涨0.64%,达到5.2983,几乎冲破5.30。

    市场预期,加拿大央行在6月4日的下次会议上有约50%的可能性重启降息,年内可能还将再降两次。

    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策略师巴拉德瓦吉(Jayati Bharadwaj)等人在报告中表示:“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为加元提供了支撑。在加美贸易冲突未进一步恶化、特朗普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的情况下,加元价格表现可能更稳健,市场持仓也持续改善。”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投资者对加元的看空押注已降至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油价上涨也助力加元。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伊朗石油的新制裁令出台,原油价格上涨1.8%,至每桶62.45美元。油品是加拿大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华裔教授在美失联 

    “我们信任并为之奉献了这么久的国家,现在却把我们当作罪犯对待,令人心碎!”在4月14日的一场活动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之妻马念丽(音译)如此控诉道。

    眼下,马念丽正在筹款,准备通过法律手段作出反击。

    王晓峰是国际顶尖的密码学、隐私和网络安全领域学者。3月28日这天,其住宅遭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袭,本人也被校方无端解雇,此后失联至今。美方对行动缘由更是三缄其口。

    有消息人士此前向媒体透露,此案涉及王晓峰在2017年接受的一笔与中国有关的研究资助。面对FBI的黑箱操作,美国学界和媒体界的质疑和担忧之潮也愈发汹涌——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死灰复燃?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道,4月14日,在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ASF)主办的一场数百人参加的线上论坛中,王晓峰之妻马念丽首次就事件公开发声。

    马念丽此前是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系统分析师,在丈夫突遭变故的同时,她也被校方解雇。她质疑校方在未遵循正当程序的情况下解雇其夫妇的做法“极具毁灭性”。

    报道称,马念丽回忆起26年前她和王晓峰为了追求“美国梦”而搬到美国的情景。

    “每次我走进丈夫的家庭办公室,看到他自豪地把儿子的证书和奖杯挂满墙壁和书架,我就会想起我们建立的温馨家庭,以及我们在这里度过的所有美好时光。”

    她说,现在他们成了政府搜查令和无端学术不端指控的最新受害者——这场磨难与“中国行动计划”带来的创伤如出一辙。

    “我们信任并为之奉献了这么久的国家,现在竟把我们当作罪犯对待,令人心碎。”马念丽质问,“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我们只是在绝望地寻找答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创始人也说,虽然王晓峰的案件可能只是孤立事件,但将对华裔科学家,甚至是其他移民到美国的科学家产生重大影响。他预测,未来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半导体等敏感领域,甚至涉足生物和医学领域的人都可能成为调查目标。

    3月27日,美国《自然》杂志公布民调结果称,在超160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超75%正考虑离开美国。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