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文 >正文

全球第一交通城市,却被称作“僵尸城”?外国模特四个理由告别香港!

来源:内部生活网 编辑: 2025-03-29 21:37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被迫只能坐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通勤生活——我赌99%的人会投给香港。没错,这个号称“寸土寸金、人人挤地铁”的城市,在英国旅游杂志《TimeOut》的最新2025年“全球最佳公共交通系统”排行榜中,力压群雄!香港以98%的超高本地人满意度一举拿下世界第一...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被迫只能坐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通勤生活——我赌99%的人会投给香港。

没错,这个号称“寸土寸金、人人挤地铁”的城市,在英国旅游杂志《Time Out》的最新2025年“全球最佳公共交通系统”排行榜中,力压群雄!

香港以98%的超高本地人满意度一举拿下世界第一,而且你没看错,巴黎、纽约什么的,通通被挤在榜单外排排坐。

在这份榜单里,中国城市直接统治前三:香港、上海、北京稳居TOP3,台北也冲进了前五,可谓“亚洲交通卷王”大团圆。

你敢信?榜单前19名里,亚洲城市直接占了一半以上,欧美哭晕在厕所。

而香港的地铁、叮叮车、小巴、渡轮、冷气巴士、八达通,真的是一个外地人来了也能迅速上手的“通勤自助餐”。

不仅准点,覆盖率高,效率拉满,连价格都对得起大众钱包,可以说是“交通卷到极致”的典范代表。

再加上香港在另一份“对外国人友好程度”排行榜上也表现不错,虽然不如内地许多城市亲切到“Come in for tea”,但也胜过了新加坡、美国等不少国家,整体环境现代化又安全、信息双语、服务成熟、社交网络便利。

对于很多刚离开祖国、初来乍到的外籍朋友来说,香港真的像是一个“生活升级版”的亚洲门槛城市。

不过你以为,全世界都会疯狂爱上香港?真相是:不是所有人都吃这一套。

就在香港高高举起“交通世界第一”奖杯的时候,一位曾热爱香港的外国女孩,选择了悄然离开。

她是俄罗斯模特Eva Bogut。2023年搬到香港,曾在社交媒体频频晒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连她的IG简介都曾写着:“香港是我心中的现代天堂。”

但在2025年3月,Eva突然在Instagram发文,宣布将在两个月内搬离香港,提前结束她原定的两年计划。

理由?听上去有点现实,但又令人无法反驳:生活太难了。

首先,她说香港是工作狂的天堂,也是生活节奏地狱。

加班不是“偶尔来一下”的小插曲,而是很多人理所当然的常态。

每天工作10小时起步、一年只有14天的法定假期、午饭时间还不算工时,工作压力像密集的港铁车厢一样贴在你脸上。她说,“在这里,你不加班,老板都觉得你不正常。”

她也承认,香港的平均薪资确实比东南亚高很多,但没用啊!当你赚的钱只够交房租、买面包、剪个头发、做个指甲之后……连个看海发呆的时间都没有,那高薪就只剩空壳。毕竟她是模特儿,不是“地铁马拉松冠军”。

第二个让她下决心离开的,是医疗体验。Eva讲得挺直白:

“急症可以,日常不行。”她觉得香港医院资源紧张,看个小病都得排到天荒地老;即使有保险,也不是每个诊所都认...

更离谱的是,医生三分钟看诊、不开检查、直接开强药,她忍不住感慨:“我不是来打Boss,我只是感冒啊。”

再来就是高昂的生活成本,这点听完她的吐槽,估计本地人也忍不住点头如捣蒜。

她举例说,点两块平平无奇的Pizza外卖要7000卢布(约650港元)、一条没塑胶味的面包要800卢布(约74港元)、一间26平方米的小单间月租约2000美元(差不多1.5万港元),要是想买点时尚单品,比如个包包或Nike鞋,可能得跟一整周的伙食费做选择题。

她说:“在越南或泰国,我可以既活得时尚又吃得饱;但在香港,你可能得在美甲和晚饭之间二选一。”

最后一个压倒她的稻草,是社交孤岛感。

Eva认为,香港人非常有礼貌,但“有礼貌”和“愿意交朋友”是两回事。

她说港人习惯独来独往,生活节奏快得连见朋友都觉得是奢侈;大家更喜欢通过手机维持关系,不愿面对面聊天;地铁上、电梯里,每个人都低头盯着手机,好像身处一个“活着的僵尸城”。

她还提到一个细节:每次她走出电梯前,总有人提前冲进来,没等人出完就往里挤;地铁也是一样,这种小行为虽然不是恶意,但让她觉得香港虽然高效,却不够“温暖”。

Eva说:“我会记得这个城市的景色与速度,但我不会再试图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其实说到底,香港这座城市没有变,依然是那个全亚洲最像“赛博都市”的地方,依然是“港铁就像时间机器”的高效城市代名词,依然是游客来了流连忘返的目的地。

但也正因为这座城市太有效率了,有时候就显得不那么柔软。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里的节奏,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快”去交换“温度”。

就像Eva在离开前说的那句:“我会梦见它,但我不属于这里。”

其实我们也不需要非得争论香港到底是不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每个人的生活优先级都不一样。

有人需要交通便利,有人更在乎人情味;有人喜欢城市的冷静高效,有人钟情乡村的松弛自由...

不过,也不能忽略,香港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一个充满可能的城市。就在Eva选择离开的同时,也有不少人看见了香港的另一面:

入学门槛相对宽松——相比日本、韩国或英美国家,香港考入世界百强大学的门槛其实更亲民,教育制度多元灵活,资源集中,阶层流动仍有通道。

起薪高、税率低——不少在外打拼的人回流后惊讶发现,香港的年轻人不但薪酬有竞争力,税后到手的钱甚至比欧美还多,更容易累积财富。

公共服务效率高——从申请证件到使用公共医疗,整体服务速度和响应比起很多国家和地区更有制度感,处理事务“快、稳、准”。

治安良好、自由出行——即使深夜出门,也少有不安感;生活虽紧张,但基本安全感始终在线。

 基本社会保障齐全——长者综援、公屋、$2乘车优惠等社会福利制度虽仍有改进空间,但整体保障网已经比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来得扎实实用。

所以,也许不是香港“变差了”,而是你是否准备好面对它的节奏。城市本身没有对错,它只是如实反映出你在寻找什么、需要什么。

最后,小编想问问大家:如果有机会来香港工作生活,你会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为什么?欢迎留言聊聊你的“香港印象”。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