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智慧农业赋能脐橙产业
眼下,正是宜昌市秭归县伦晚脐橙上市之时。一大清早,在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村的一处智慧橙园中,村党支部书记徐东正和村委会副主任胡林一起在橙园操作间查看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胡林介绍说,现在村中的智慧橙园用到人工的地方很少,只有修剪树枝的时候需要,抗旱、施肥都是用滴灌,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50亩橙园。
徐东告诉记者,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实时查看园内的温度、湿度、雨量、风向,以及橙园的监控画面。而在需要灌溉、上肥的时候,只要用手指点一下就可以完成操作。果农们通过手机、电脑就能种植脐橙,橙园里的各项数据、果树的生长状况都能实时看到,一目了然。
而在王家桥村1组,68岁的村民胡学关望着自家即将收获的橙园,脸上溢满笑容。他告诉记者,他家的9亩橙园自从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后,不仅劳动强度减轻了不少,也不再担心橙树缺肥缺水了。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由于降雨受季节影响较大,农业生产时常需要从长江调水。但由于地处山区,水源调用成本较高,因此提高灌溉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秭归县大力推广智慧橙园建设,通过采集农业数据确定橙园具体情况并实现实时监测,同时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确保脐橙在干旱与生长关键期“不愁没水喝”。
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青龙:“我们秭归是典型的山区县,有一个说法叫做‘八山半水一分半田’。我们以前抗旱需要从长江里抽水漫灌。现在我们有水肥一体化装备后,直接可以通过手机操纵,一键抗旱,同时大大减少了水的用量,水通过滴灌直接作用到根部,节水率达到90%。”
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周玉枝介绍说,水肥一体化的应用,除了节水与节省人工,还能通过使用水溶肥,逐步减少配方肥的使用,可以减肥40%以上,减少了果农的农资成本。
地面有管网,天上有飞机。在野桑坪村,秭归橙遍野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昌文正和无人机手一起检查农用无人机设备,下午他们就要去为橙农采摘、吊运橙子。李昌文告诉记者,山高坡陡的地形让脐橙运输成了难题,还面临安全隐患。现在,地面的轨道运输机和天空的无人机相结合,打通了脐橙运输“最后一米”,解决了果农“背果请人难、转运费用高”的困扰。
“我们现在用的是大疆T60无人机,正常吊运重量是100~120斤左右。如果视线好,坡度比较缓,我们一块电池在150米内可以吊运600斤橙子。橙农通过我们的小程序点单后,我们就马上派单,安排机手去作业。”
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青龙算了一笔经济账,用无人机为农户提供“采果+吊运”的服务,收费是2毛钱一斤,而以往人工则是2毛5一斤,每斤能为农户节约5分钱,每亩可节约250元左右。
“我们每年通过无人机吊运柑橘达40多万吨。为了降低老百姓的劳动成本,我们也在积极建设无人机起降平台,配套建设无人机充电桩。目前,建了12个无人机充电桩,起降平台是9个,进一步降低无人机的运营成本。”
今年以来,秭归县抢抓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契机,将数字智慧化运用于脐橙全产业链;同时不断推进农机便农创新,积极探索机械化作业新模式,让智慧农业持续赋能秭归脐橙,为全县脐橙产业的发展增添科技动力。截至目前,秭归全县橙园运输轨道有2200条,总长400公里。社会化服务组织980个,从业人员16000多名,持证无人机飞手1500多人,无人机680台,无人机运输覆盖全县30%的橙园。仅无人机运输一项,每年可为全县果农节约30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