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正文

香港野生动物伤人事件频发!“杀还是不杀”引热议!

来源:内部生活网 编辑: 2024-11-23 21:01
这两周,这张照片在香港网络上疯传。原来,是香港打鼓岭一名68岁居民,在务农时,被一只长约1米,重约200磅的野猪袭击及噬咬!伤者被发现时下半身大量流血,处于半昏迷状态,救护人员迅速将其送院治疗。经检查发现:伤者的脚部及臀部受伤,两处伤口分别长约10厘米,须留院观察。案件目前被归类为“...
这两周,这张照片在香港网络上疯传。


原来,是香港打鼓岭一名68岁居民,在务农时,被一只长约1米,重约200磅的野猪袭击及噬咬!


伤者被发现时下半身大量流血,处于半昏迷状态,救护人员迅速将其送院治疗。


经检查发现:伤者的脚部及臀部受伤,两处伤口分别长约10厘米,须留院观察。


案件目前被归类为“动物咬伤事件”。


不单如此,近几年,香港还发生不少蛇类伤人事件!


按年份细分,2022年有86宗;2023年有135宗;而今年截至9月则有45宗,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出院,没有死亡个案。


据悉,香港新界沙田区尤为严重。


这些伤人事件,再度引发香港社会对新界野生动物问题的关注。


先说说野猪。新界郊区的野猪,的确不少。


虽然打鼓岭身处北部都会区内,但尚未正式启动发展,区内地广人稀,有农田亦有红花岭山脉,一直为不少野猪聚居点。


有议员表示:在她家附近便有野猪出没,平日落乡其间不时都会碰上野猪踪影,反映区内有一定的野猪数量。


不少村民不时也向她传来发现野猪照片,当中有不少野猪在享受日光浴,也有在农田品尝农夫种植的农产品,无奈发出:“常常以为自己在野生动物园”的感叹。


为何野猪猖狂?


香港的野猪,繁殖率极高不说,还“没有天敌”!


以往香港还有老虎、豹和亚洲野狗等动物,有助控制野猪的数目。可是这些捕猎它们的动物早就消失了,只剩下蟒蛇。


以前还有些老村民会设陷阱或捕猎它们,现在这些人恐怕都不在了,因此可以控制野猪数目的因素变得非常少。


再加上公众不时会喂养野猪,他们认为能与香港最巨型的陆上哺乳类动物作近距离接触,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


与人接触多了,也导致许多野猪不仅不怕人,还改变了生活习性,变得具攻击性。


许多野猪更是从郊区闯入闹巿!


它们觉得市区有更多食物,并且认为人类喂饲是应该的,有些甚至因人不肯喂食而发怒!


近年来,野猪在香港大量繁殖,对公众造成滋扰,已构成严重的社区卫生问题,野猪出没或造成滋扰的投诉个案持续上升。


事实上,为应对野猪问题,港府曾尝试不同政策。


港府:曾推出不同政策


香港自1981年成立民间狩猎队,当野猪危害情形严重时,由官方授与许可猎捕特定个体;


2017年,因民间动物福利意识提升,已暂停所有狩猎行动。


及至2019年,渔护署指经考虑各项因素,特别是公众安全后,狩猎许可证到期之后将不再续发,狩猎队终成为历史。


2021年11月,有辅警在北角天后庙道捕捉野猪时被咬伤,渔护署之后再调整针对野猪的政策,推行“杀猪令”!


自此,渔护署对市区出现的野猪进行捕捉并人道毁灭,取代了先前的“捕捉、绝育、避孕、放回”计划。


截至2024年2月,渔护署已进行超过410次捕捉行动,人道处理共超过910头野猪。其中,2023年每月平均人道处理野猪41头。


然而,这一政策并不适用于郊野地区的野猪。郊野的地形复杂,野猪活动范围广,捕捉难度大,导致郊区居民的困扰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郊野野猪,是否也应一律射杀?


就如同本次发生在郊野的严重事件,有议员指出:


目前政府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市区,一旦接到郊野地区野猪滋扰的报告,渔护署可以使用麻醉等方式捕捉野猪。


然而,他认为:在当前政策下,这样的效果并不适合。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只能采取加建围栏、诱导野猪离开等被动方式来驱赶野猪,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由于郊野地形复杂,野猪在山林间行动自如,即便通知专业人士前来处理,或在事后捕捉野猪,野猪也早已逃离,不能消除乡郊地区居民的担忧。


总而言之,他认为港府目前在乡郊地区的措施效果与公众的期望仍有差距。


至于如何做,议员也给出了建议:可以参考市区发生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


他继续表示:过去狩猎队的存在有效压制了野猪的数量,尤其是在郊野地区。狩猎队解散后,野猪问题显著恶化,甚至在一些区域变得“无王管”。


因此,港府可以考虑恢复野猪狩猎队,并保育好野猪栖息地,不致逼使野猪四处流浪。


不过,一些环保人士与市民对此持反对意见,并表示:


人类开发城市引致野猪问题是因果关系,导致如今局面人类必须附上最大责任。


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并非要驱逐甚至消灭野猪,而是要与那些被我们破坏了栖息地的野猪和谐共处。


至于蛇类,港府表示:大多数品种的蛇生性怕人,除非受到惊扰或保卫领域,否则很少主动滋扰人类或逗留在人类活动范围。


目前,在市民在紧急情况下发现有蛇出没,可致电警方安排专业人士捉蛇,若成功捕蛇,警方会将蛇送交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处理,而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则不提供捕捉或驱赶蛇的服务。


不难看出,对于蛇类,港府的态度更倾向于“和谐共处”。


所以,对于发生伤人的野生动物,究竟是“猎杀为先”,还是“和谐共处”?动物和城市之间,是否应有更明确的区界?不同声音仍在争论中。


但无论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解决之路,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那么,大家怎么看呢?评论区欢迎留言。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