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QS亚洲大学排名正式出炉!“港中科”变“港中城”?
本次排名覆盖亚洲地区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984所一流高校,相比去年增加了127所!
排名主要涵盖四个范畴,共11个指标:包括学术声誉、论文篇均引用率、教员人均论文数、僱主声誉、师生比例、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数量、国际研究网络、入境交换生比例、出境交换生比例、国际教员占比、国际学生占比。
可以说,评价指标综合而全面!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前十表现!
不难看出,中国(内地)高校在 2025QS亚洲大学排名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内地)有 4 所院校进入前 10 名,10 所院校进入前 50 名,22 所院校进入前 100 名!
北京大学:亚洲排名最高学府,以其卓越的声誉和学术成果在该地区独占鳌头。
接着是复旦大学,位列亚洲第五,它以微弱优势超越排名第7的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综合得分仅相差0.9分。
浙江大学则位居第八。
可以说,中国(内地)高校在本次排名中占据主导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香港的高校,同样表现出色!
香港共有11间资助和私立大学上榜,入首100位的院校维持在6间,并且多数进步明显!
资助大学方面,港大和去年一样,位居亚洲第二,而中大、城大、科大及理大的排名均有上升!
中大由去年第10,升至第6名;科大由去年第15,升至第11;
令人惊喜的是:香港城市大学超越香港科技大学,由第17位升至第10位,成功打入亚洲十大!
理大亦升6位,排名17。
另外,两间院校排名下跌,浸大去年排64,跌至第71位;岭南大学则由第167名,跌至188。
同样值得庆祝的,还有香港教育大学!
首次参与排名就在984间亚洲高校中排名第212位,位列前25%!
这样的肯定,对教大来说,简直是“双喜临门”!在早前公布的QS之星大学评级系统中,教大就获评为“5星院校”,显示教大在教学、科研及设施等方面的不凡实力。
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对此表示:教大首次参与QS亚洲大学排名,即获得令人鼓舞的成绩,是对教大全体师生及各部门团队多方面工作指标的认可。教大未来将会继续努力,为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作出更大贡献。
至于自资院校,3间排名有上升。
树仁大学去年排351-400,升至342名。都大及恒大有较大跃进,去年分别排710-750位、及601-650位,均升至541-560位。
这让QS高级副总裁感叹道:香港院校整体进步率达45%!在教学资源、研究产出、国际生人数均见进步,对海外人才十分吸引!
他提及,港府推广的“留学香港”品牌,将可继续吸引全球人才,扩展香港的国际生基数。他也表示:香港在全球学术及研究上的强项是良好定位。
纵观榜单,我们不难发现:香港不仅公立高校表现出色,私立院校也慢慢崭露头角!
随着更多政策的实施,小编相信:未来香港高校,在多项国际排名榜单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
目前,港府已在北部都会区预留至少80公顷用地,用于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拓更多品牌课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项目。
这对香港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愿景至关重要,不仅能促进本地与内地及世界知名大学合作,亦有助培养更多具国际视野的学生。
早前,已有11间院校表明有意进驻北都,涉及6间资助大学包括科大、理大、城大、浸大、教大及岭大,以及自资院校恒大、都大、东华学院、珠海学院及圣方济各大学,均表示有意考虑进驻北都,部分表明拟兴建科研或教学设施等;浸大更有意将整个校园迁入区内。
预料2026年上半年,港府就会公布“北都大学教育城”概念发展纲要。
除学术课程外,港府更致力于推动职业专才教育课程,推出“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VPAS
“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试行期为两年,容许2024/25学年及2025/26学年来港修读指定VTC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的非本地生(包括内地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学生)毕业后,可申请留港工作,投身与其课程相关的专业行业,只要继续在港受聘,并累计居港满七年后 (包括两年学习、一年寻找工作及其后四年工作),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在2025/2026学年,计划将扩大至34个指定课程,涵盖7个技术行业:环境保育、生命及健康科技、电子商贸、汽车工程、健康护理、化验服务和物业管理!
去年,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更是提出推动成立“应用科学大学”,提升职专教育获得大学学位地位,达到行行出状元的目标!
11月1日,香港圣方济各大学正式成为应用科学大学!
在2024/25学年,圣方济各大学开办2个硕士学位课程、13个学士学位课程、4个高级文凭课程,共约3800名全日制学生及800名兼读制学生就读。
另外,香港职业训练局也准备将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申请升格为大学,并定位为“应用科技大学”,专门提供职业导向学位课程!
目前,香港高科院亦推出全日制一年制硕士课程!
最后,小编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你认为港府还可以通过实行哪些措施,提升本地高校国际排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