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正文

孩子厌学、休学!得知原因后,我无奈转学,终于……

来源:内部生活网 编辑: 2024-10-31 22:53
"编者按:曾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孩子厌学是令家长、老师乃至学校、社会非常头疼的事情。一般指的是孩子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如:不愿上学,不愿见老师,一到上学就喊“肚子疼”、“头疼”等等。很多家长认为,厌学...

"

编者按:


曾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


孩子厌学是令家长、老师乃至学校、社会非常头疼的事情。一般指的是孩子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如:不愿上学,不愿见老师,一到上学就喊“肚子疼”、“头疼”等等。


很多家长认为,厌学的都是差生,或者厌学是因为学习不好。


但实际上,厌学不止发生在国内,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即便是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每年崩溃的大一新生都很多。


而且厌学不仅仅和情绪有关,也牵扯到家庭、人际互动。厌学的主因可概括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新事物的因素、精神医学的因素。


百度贴吧里,有一个“厌学吧”,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不想上学的孩子在里面倾诉心声。谈到不去上学的原因,“不喜欢学校”“讨厌老师”“同学关系处不好”等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反而“学习跟不上进度”这点并不明显。


文中的这位妈妈就遭遇了孩子厌学的情况,孩子原本在武汉某小学上学,四年级下学期发生了一件小事,可也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引发出了不小的问题,没多久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在学校坚持两个月后,最终还是办理了休学,期间看过几次心理医生,在家待到五年级开学,这位妈妈最后决定带孩子回老家……

"


作者/叶子妈


编辑/李小颀


*下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如果你问我孩子怎么长高,又或者怎么能让孩子不挑食,甚至和孩子掐架怎么能输得体面等等,我都能侃侃而谈,摆事实讲道理,保准让你心服口服。


可如果你问我,孩子遇到了一个不负责的老师,严重到厌学的程度怎么办,我沉默了。


1


朋友的孩子是一个比较内敛的小男生,不调皮,成绩谈不上拔尖,但也是中上游的水平,就读的是一所还算不错的小学,目前小学6年级。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晚上,孩子完成作业时对于一道题的答案产生了疑问,他觉得自己的答案也没错,于是寻求了家长的帮助。


朋友尽力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予了讲解,但孩子仍有些似懂非懂。于是朋友本着对答案准确性的追求以及对老师权威性的认可,认真给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希望确认一下解题思路是否和老师的教学保持一致,又或者老师是否能有更好的解释方式。


听到这里,我还忍不住调侃了一下朋友,直接百度一下,要什么答案没有。朋友苦笑着说:“当时也是觉得不能随便糊弄孩子,毕竟有些答案在我们看来也是没问题的,尤其是语文,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同,答案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同时也是希望能和老师交流交流,也体现体现咋们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


“老师应该给答案了吧?”看朋友的样子,我有些迟疑。


“老师说竟然让她发现了一个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孩子”。


2


朋友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道题老师课堂上确实已经讲过,现在还没有弄明白,那只能证明孩子上课走神了。


事情说到这里,其实我们也都能理解,毕竟孩子没认真听课确实也不对。朋友说自己只能陪着小心,表示孩子还是希望能学懂,如果老师晚上不方便,希望明天去了学校,能再给孩子讲讲这题。同时也交代了孩子,第二天去了学校再找老师问问。


我想这件事在大家看来都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可也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引发出了不小的问题。


第二天,朋友等孩子回家,就发现他的情绪非常的低落,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原来孩子去找老师再次询问这道题目时,老师将孩子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并且仍然没有告诉孩子答案,只是随手指了另一个学生,让他帮孩子讲解,而孩子的同学因为惦记着课间玩耍,匆匆讲了个结果就跑开了。


朋友告诉我,她当时心里堵的厉害,她说她无法想象出那个时刻孩子的心里该是有多么的沮丧多么的难受,这种被人轻视的感觉太糟糕了。但是她当时压下心中的不满,耐心安慰了孩子:“可能老师比较忙,老师也是希望大家都能上课认真听讲,能当时将问题弄明白。”


孩子没有再说些什么,这件事当时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朋友发现,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容易逃避问题,甚至开始表现出不想上学的念头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


她带着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直到给孩子办了休学。我都不敢去问她这一段时间怎么熬过来的。


也许会有人忿忿不平的问,为什么没有去找学校,找老师,孩子变成这样,老师也是有责任的。我们也听过见过很多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对学校或者老师颇有怨言,甚至会举报或者是曝光老师的行为。


作为一名家长,我能够感同身受,也能理解,谁家的孩子不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但我更清楚,老师不是圣人,肯定会有诸多不完美的地方,做事难免也会有疏忽甚至偏颇。


再者,一个班级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十余人,老师确实不可能像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备至,耐心细致,也不能全部兼顾,一个不落。所以真的不能将教育以及关怀孩子的重任全部都放在老师的身上。


是的,你谴责了老师,甚至让学校将这名老师调走,你赢了,可再换一个老师真的就一定能做到更好?更何况你让孩子如何继续在学校、在班级里面和其他同学相处呢?那些来自家长们背后的议论,那些被孩子们又带到学校里传播的窃窃私语,让孩子独自承受吗?更何况很多事情单纯的去争论对错,没有太多的意义。


事情发生了,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尤其是一些心里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更应该将全部的心力用在他们身上。多和老师聊聊天,而不是质疑甚至谴责老师;多和孩子聊聊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


要让孩子们知道,家长和老师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是能将后背交给彼此的战友,爱屋及乌用,只有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才会喜欢上这门课,才会学得好。


相反,如果咱们当着孩子面,质疑老师的能力,抱怨学校的不是,那么孩子也会受我们的影响,对老师的印象一落千丈,更会失去对学校的安全感,变得不信任老师,甚至跟着我们一起抱怨,讨厌老师。


4


最终我的朋友给孩子办理了转学回了老家,一个三线城市。那里的学校竞争压力比较小,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的轻松有趣。


她说她尝试过和以前的老师沟通,但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她也不想为了争所谓的“一口气”,就带着孩子和学校死磕,有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着陪伴孩子不好吗?咱们的最终心愿不就是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能够生活无忧吗?


有时需要走弯路,是不想为难自己;有时需要走直路,是为了强大自己。或直或弯,都是为了善待自己。其实换一种心境,换一种活法,身边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督智与宽容。


就像我朋友的孩子,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不再排斥学校和老师。朋友说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久违的光……


小颀说


故事虽然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


孩子厌学,“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


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学校又能做些什么?


除了转学,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微信客服